W3C

无障碍专题交流

2022年9月7日

题目:信息无障碍技术研究综述

讲者:王炜(浙江大学) [演示文稿]

现场纪要

王炜:

王炜:谢谢主持人,特别感谢W3C杭州的举办,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信息无障碍这一块的技术研究。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我们一直帮残联做一个信息无障碍立法的工作。

其中专门有信息这一块的工作,因为除了信息这一块,建筑也会在明年形成一个无障碍的立法。

我国有残疾人8502万,他们在信息交流方面存在特殊的障碍,预计到2050年我们残疾人人口数超过1.7亿。

2020年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6亿人,其中65岁以上的人口为1.9亿人。他们也存在信息交互的困难。

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37%。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9.7%。视力残疾人使用智能手机比例高达92%。

信息无障碍是指任何人,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还是年龄人、老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平等方便的理解交互和利用信息。

无障碍一个是实体场景,一个是虚拟的场景。实体的是以建筑、道路、交通为主。代表的是建筑障碍,主要是帮助行动不变的人群出行。真实体验优势,覆盖线上无法触及的实际生活。

虚拟的是集中在线上,帮助信息交互困难人群融入主流社会,好处是互联网的优势,每一个产品和服务可惠及所有的用户。

无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科技行业中的“闪耀新星”,且在不断的升温,市场上已出现众多的应用。

计算机视觉可以帮助盲人感知周围的事物,自然语言处理可以生成容易处理的图片文本。

我国信息无障碍发展的情况,最早2003年的时候在大连举办的数字建设大连,信息无障碍论坛,这是信息无障碍第一次真正的走入公众的视野,2004年工业信息化部,中国残联,中国互联网协会从2004年开始受举办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截至2021年已成功举办16届论坛。

2004年到2007年IBM在中国成立的全球信息无障碍中心中国分布,IBM在进入中国的时候也和W3C有不可分割的渊源。

第二个阶段在重大活动及残疾人生活中积极应用的技术,2008年到2014年在亚运会、奥运会,世博会的阶段。

2008年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互联网协会等单位发起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等信息。

国家也投入了非常多的支持信息无障碍的工作,发改委、科技部、文化部等单位的支持。这个时间段工信部也非常的配合,残联在2012年开展了省级残联门户网站的改造。

2015年以后无障碍概念慢慢形成了,发布了互联网+的计划,为信息无障碍推动坚定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2020年11月24日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这样的话让大家更好的理解。

工信部在2021年初的时候,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的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2020年中国计算机大会上,增设了《AI+辅具:让人工智能提高残障人士生活质量》的技术论坛。

今年的CNCCD大会也专设了技术工业的论坛,如果在座的各位厂家同学有兴趣来做分享的话,会后可以一起来做。

下面是国内外法律法规标准的基本情况,在2006年12月3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残疾人权利公约》,全国各地出台了35部涉及信息无障碍的相关法律,最早的无障碍法律是1990年美国出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5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都有相关的法律。整个信息无障碍的发展包括实施,还是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相结合的,特别是需要法律法规的指导和技术标准的执行考核。

欧美的301和美国参考的W3C,这些国家的执行过程中都指向了W3C2.1,随着Web技术的稳定,所有国家的信息无障碍标准制定都专项参考WCAG工作。

2008年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推动了信息无障碍发展非常好的起步,当时2008年7月1日,心产部发布了《信息无障碍身体技能差异人群—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引入了WCAG1.0技术的标准。被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门户网站使用。

经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世博会、亚运会之后,2012年12月28日工信部又发布了一次,替代了原有的标准。叫《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

2016年9月13日,信息无障碍标准联合工作组启动会暨信息无障碍标准体系架构研讨会在中国残联召开。

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信息无障碍标准体系,还在不断的补充,包括今年8月份刚刚立项后小程序的标准也会纳入到这个体系中来做。

我们希望把WCAG2.1引入进来,当时做的时候不但需要引入WCAG2.0,在那个阶段,HTML5.0的规范也发布了。残联提出来希望有特色方法让标准指导信息在无障碍发展过程中的推动。

起草单位有中国残联信息中心,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等。

有了标准之后,下一个工作是讨论怎么样检测这个产品是否合规? 有99.7%手机的用户,移动端就是我们检测的重点,但是移动端不像网页打开可以看到代码。

移动端检测有困难,一个是移动APP特别多,二是无障碍功能实现方式多样,三是部分无障碍功能需要人工检测。

我们提出了三个解决的方案,一是针对APP的覆盖率,页面怎么样进行遍历?一是基于软硬件一体化的自动遍历技术。二是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进行自动检测技术。三是基于群智计算框架的自动校准的技术。

这是一个手机天猫的首页,这些臂可以代表人手划一下,视频信号会把这个滑动的动作定位为焦点框,理解为按纽到今日爆款按纽,这一系列的操作完之后形成一个APP完整的空间数。

通过这个技术克服的人工检测速度慢,容易漏检的问题,实现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页面的技术。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自动检测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人工模拟的机械臂等等。

实现了检测任务的调度与分配,通过自研的众包框架,实现了任务与人员的精准合理分配,实现多人结果的权重分配与校准。

这个技术主要克服两个问题,一个是效率低,二是体验差。主要考虑到任务优秀级的任务调度算法,考虑用户准确率的结果核算法。

这样做的好处是考虑众包人员的用户体验的钱币下,最大程度包括了结果的一致性并提高了结果的效率。

通过软硬协同的标准,智能检测,群智计算,最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报告。加入智能算法之后,原有国家标准的11项一级条目中,不加入自动检测下,大部分支持或者说不支持,基本上实现了80%的自动化检测。

这是一个具体的某一个电商的APP的情况,当时检测它以后发现16项条目检测中,7项条目通过,其余9项均不通过。

这是非文本控件中有比较多的问题,这是用户开了图片软件之后的情况,分享这个按纽,图片聚焦的时候只显示了按纽,对用户来说他并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功能。

图片软件在逐个变异页面的时候,当变异到这个位置的时候,整个循环在这几个按纽中出现了循环,单纯的右滑已经没有办法跳出这个区域了,这些问题是相对比较普遍的问题。

当时我们做这个时候有四个大的希望,一是希望主管单位依靠这个工具为认证、贴标和备案提供技术支持。二是为互联网企业提供第三方的测试环境与工具,帮助企业了解产品与服务的无障碍水平。

三是为开发者提供动态的无障碍监测工具,帮助开发人员实时修复产品的无障碍瑕疵。四是提升技术测试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用户体验员与测试人员的重复劳动。

无障碍测试发现还是有非常多的重复劳动和机械化的劳动。

最后分享信息无障碍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为什么会觉得信息无障碍这一块有非常多的东西要做呢?现在发现互联网+信息无障碍还是有非常多的瓶颈,首先是技术的瓶颈。

真正了解信息无障碍技术的认不是那么多。二是资源的瓶颈,三是发展不平衡,还有不同年龄段人的信息的理解能力也是不相同的,所以我们希望怎么样通过利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提供信息无障碍的服务,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开展成功的商业平台,提升信息无障碍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健全人通过手眼耳协同,视力人群,听障人群主要是听力这一块,视障人群因为视力的缺失,他既有信息获取的缺失,也有信息输入的缺失。

最后是希望通过两个方式实现:一是让生活中的信息本身变得无障碍。二是用信息无障碍技术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无障碍。

左边这个图是一个箱子可能给三个人,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都刚刚好,第三人并不能用。我们可能调换的第一个箱子移到第三个位置,实现了大家都获取信息的理念。

我们希望信息技术让看不见的人听到和听不到的人看到,我们希望让看不清的人听清及让听不清的人听清。

整体的以视障人群为例,希望针对视障人群面临的通道受限,信息过载,交互不同步三大挑战,将不可感知的多媒体的信息高效转化为使可感知,精准的有效信息。

这个研究从2010年开始到2022年国内主流的信息技术的会议上都有相应的发表文章,我们也进行了整理,针对信息通道受阻问题,我们发现多通道无障碍信息的表达理解需要将不可感知的原始信息表达理解为可感知的信息,其实就是文档压缩。

针对信息过载的问题,我们希望研发智能无障碍的信息压缩和推荐技术,使大量冗余的信息聚焦成简明扼要的有效信息,实现信息的通畅。

浙江大学从去年开始在每年9月份会开设一个信息无障碍的专项课程,希望教授国内外的信息无障碍现状和人工智能大数据在信息无障碍开发中的应用及信息无障碍标准的解读,最后是信息无障碍开发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的能力。

在座的老师和同事如果有兴趣参与这门课程,线下可以和我联系。这门课程在浙江大学开设的时候走了一个创新,同时邀请了企业、学界、残联一起来授课。去年请了阿里的同学和冉老师一起来上了实操课。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线上有用户问,自动化检测靠谱吗?其次有没有残障人士的参与?

王老师:我们从2012年开始帮残联做门户网站的信息无障碍的检测,还没有听到过有不准的情况。第二个问题我们每年对残联做测试的时候,提取出来的模板性质的页面和功能,通过盲协下发,请盲人志愿者参与体验,应该会同时兼顾到技术测试和人工测试这两方面的环节。

主持人:下一次我们可以搞一个大赛,让视障用户和机器比一比,看看谁做出来的问题多。

返回会议总结主页


若您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或需进一步协助,请联系:讲者冉若曦 <ran@w3.org> 或会议主办方 W3C 北航总部 <team-beihang-events@w3.org>。